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统计,浙大、交大上榜,谁将问鼎2023年大奖

每一届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都备受瞩目,这不仅是因为每一个重大成果都代表获奖者突出的科研能力,更因为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

从2020年开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学的评奖周期从1年改为3年。如今,随着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推进,相关成果和候选人也再次引起关注。

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的得主中,有相当多一部分属于高校单位或在高校工作的个人,可见高校,尤其是顶尖研究型大学对于我国科技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不过,不同奖项、不同级别的含金量各有所异。今天我们来看看,截止到目前为止有哪些单位和个人曾经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谁又将问鼎2023年度的大奖呢?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统计,浙大、交大上榜,谁将问鼎2023年大奖

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证书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根据规定,“三大奖”除了一等奖二等奖两个等级之外,从2003年起“对作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

2003年,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就荣膺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迄今为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已经有15个项目。其中,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各自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过一次该奖。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还未出现特等奖,这未免令人心生惋惜和期待。

毫无疑问,能够斩获“特等奖”的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这样庞大体量的工程,很难依靠个人或小团队完成,而是需要很多研究机构和大量研究人员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除了载人航天工程之外,还有哪些值得“特等奖”荣誉的成果呢?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统计,浙大、交大上榜,谁将问鼎2023年大奖

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览表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截止到2020年,共有15个项目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仅包括通用项目,不包括专用项目)。分别是:

(1)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2003年10月16日,当杨利伟从太空平安归来,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完美胜利。这一天,我们等待了太久了,110多个科研单位、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同时有3000多个协作单位参与,数万人的科技队伍凝聚成战无不胜的智慧。因此,载人航天工程荣膺“特等奖”是众望所归。

时任中国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等人,以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等单位,作为代表接受表彰。哈工大西工大北航等国内顶尖研究型大学,也为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

(2)2008年度:青藏铁路工程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其建成通车,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以孙永福、李金城程国栋等为代表的工程师,以及铁道部等为代表的单位,联合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从1958年开工建设至2006年全线通车,历时半个世纪,克服了无数困难,攻克了诸多难关才最终建成。

(3)2010年: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

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若按原来的资源和技术开发,产量每年将递减200万吨以上,到2009年将下降至3000万吨以下。为满足国家建设对能源的需求,相关部门组织了研究、试验和推广一体化研发,3000多人的团队经过十年持续攻关,形成支撑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的新一代技术。

除了大庆油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等科研单位之外,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也深度参与。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统计,浙大、交大上榜,谁将问鼎2023年大奖

(4)2011年度: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

科研团队在野外一线突破生命禁区,奋战雪域高原,发现了3条巨型成矿带和7个超大型、25个大型矿床,确立了青藏高原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此间,项目第一完成人、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为代表的科研人员,以及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等院校的团队,展现出克服艰险困难、勇于攀登地学高峰的精神,堪称楷模。

(5)2012年: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

“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由国家电网公司刘振亚提出并主导实施,联合国内科研、设计、制造、高校等各方团队近5万人参与,完成单位包括国家电网公司等,以及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特高压交流输电是国际高压输电的最高水平,由于有刘振亚等人的努力,才有了我国在特高压交流输电领域的领先地位。

(6)2012年: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针对普光气田开发建设困难和技术难题,由曹耀峰等人领导的团队,以及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长江大学等单位围绕制约高含硫气藏开发的技术瓶颈进行攻关。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纳和集成创新,初步形成高含硫气藏开发配套技术,为普光气田建成天然气年产能100亿立方米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统计,浙大、交大上榜,谁将问鼎2023年大奖

(7)2013年: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

两系法杂交稻具有明显的优点:种子繁育程序简单,成本低;育性受核基因控制,没有恢保关系,配组自由;稻种资源利用率高,选育出优良组合机率高等。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团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机构,经过20多年的攻关,建立了光温敏不育系的两系法杂种优势有效利用的新途径,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的土要限制因素,使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进入全新阶段。

(8)2014年: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研发与应用

海洋石油981平台是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台3000米超深水钻井平台,是继美国挪威后,全球第三台。该平台不仅在我国开发深海油气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维护了国家主权。参与该平台研发的单位近百家,共计5000余人,其中包括西南石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

(9)2015年度:京沪高速铁路工程

京沪高铁是世界上一次建成运营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其建造过程涉及机械、土木、电子、电气、材料、信息、测量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堪称“高铁技术博物馆”,除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单位之外,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也提供了强大的科研和技术支持。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统计,浙大、交大上榜,谁将问鼎2023年大奖

(10)2015年: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

“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围绕芳烃核心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尤其在PX吸附分离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其高性能PX吸附剂制备技术是关键,含高吸附量分子筛合成方法、吸附剂成型工程技术、吸附剂后处理技术等,由戴厚良等人主导完成,主要完成单位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

(11)2016年: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

第四代移动通信 TD-LTE 突破了 TD-LTE 创新帧结构设计、智能天线技术突破等关键核心技术,形成 TD-LTE 标准核心,系统性解决了商用运营中 80 余项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了面向 TD-LTE 大规模运营的技术体系。此外,项目突破了终端、仪表等产业的薄弱环节,建立完整的测试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领衔,以及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完成。

(12)2017年: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

作为我国能源电力发展的核心技术,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技术是实施我国大规模跨区域能源优化战略的重要关键技术,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已成功应用的电压最高、容量最大(达800万千瓦)、经济输电距离最远(2000千米以上)的直流输电技术,具有输电损耗低。该成果由李立浧等人完成,参与单位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以及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统计,浙大、交大上榜,谁将问鼎2023年大奖

(13)2017年: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该项目由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领衔,联合了11家单位共同完成。其中,浙江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其他高校单位包括汕头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首都医科大学

该项目获奖,实现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设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行业、教育行业“零的突破”。

(14)2019年:长江三峡枢纽工程

三峡枢纽工程,是目前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于1993年动工,2008年完工,历时15年建成,十余年来一直全面发挥着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三峡枢纽工程的建成是集体智慧和大国体制的集中体现,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为引领,参与高校包括清华大学、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三峡大学等。

(15)2019年: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

该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领衔完成,围绕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历经长时间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创新研发顺应式钢桩台车定位技术、复杂多系统优化集成技术等技术成果,攻克了漂浮作业装备高效定位难、大颗粒物料高浓度长距离连续输送难等一系列难题,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上海交大成为第二个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高校,其他参与高校包括江苏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统计,浙大、交大上榜,谁将问鼎2023年大奖

谁将问鼎2023年特等奖?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这15个成果,每一个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如今,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已经进入评审阶段,究竟谁能成为下一个特等奖得主呢?

在“三大奖”的提名中,以清华、北大等高校为主的顶尖研究型大学,获得数量众多的提名,清华大学以“三大奖”51项提名遥遥领先,浙江大学以36项、上海交大以35项紧随其后。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统计,浙大、交大上榜,谁将问鼎2023年大奖

“三大奖”揭榜在即,能否诞生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奖特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7日 上午11:01
下一篇 2024年4月7日 上午11:08

相关推荐

  • 北京市检察院党组研究修订《北京市检察机关党建督查测评体系(试行)》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根本靠党建,关键靠队伍。日前,北京市检察院党组研究修订完善全市检察机关党建测评体系,形成《北京市检察机关党建督查测评体系(试行)》(以下简称《党建督…

    科研百科 2023年9月12日
    93
  • 新东方留学科研项目费用靠谱吗

    新东方留学科研项目费用是否靠谱,一直是留学申请过程中备受关注的话题。留学科研项目作为一种新型留学服务,可以帮助留学生提高语言能力,丰富留学经历,同时也能为留学生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

    科研百科 2024年8月12日
    27
  • jira项目管理工具

    Jira项目管理工具概述 Jira是一款免费的开源项目管理工具,由GitHub开发。它提供了一个集中式项目管理平台,使开发人员、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能够协作完成项目任务。Jira支持…

    科研百科 2024年8月15日
    34
  • 党建工作问题短板

    党建工作问题短板 党建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其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繁荣昌盛。然而,在过去几年中,党建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和短板,这些问题和短板对党的健康和发展产生了…

    科研百科 2024年10月16日
    3
  • 常用的企业管理软件,让业务更便捷、高效(常用的企业管理软件,让业务更便捷,高效)

    一个企业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工作,上到企业整体的管理运营,战略部署,下到具体的人员工作分配,日常事务。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如果仅依靠人力去管理,难免会效率低下,工作量过大,而且还很…

    科研百科 2024年4月29日
    63
  • 数字化转型 – 这些企业正在建设ERP系统(数字化转型对erp升级)

    做大做强,是很多企业的目标。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表示,按着常理做企业才能实现做大做强,环境可以变化,技术可以创新,但是做企业的基本原理从未变化。这种基本原理存在于企业的务实、…

    科研百科 2023年3月26日
    144
  • 工具项目管理计划

    工具项目管理计划 工具项目管理计划是一种用于管理工具项目的工具,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跟踪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按时交付,并协调项目资源。工具项目管理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概…

    科研百科 2025年1月7日
    2
  • 科研项目外委

    科研项目外委 科研项目外委是指将一个科研项目委托给其他机构或个人进行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帮助科研项目更好地完成其任务,并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广泛的视野和更多的资源。 科研项…

    科研百科 2025年2月14日
    1
  • 科研类别怎么填写

    科研类别怎么填写 科研类别怎么写是进行科学研究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填写科研类别时,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类型,以便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一般来说,科研类别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科研百科 2024年10月21日
    4
  • “科研经费结题后给”,这是谁家的规矩(科研经费结题后剩余经费可以随便花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立项、不给钱,逼得教授上网讨要科研经费。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陈书明和太谷县海宏牧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孙耀武通过网络联名举报当地科技部门不及时拨付…

    科研百科 2024年4月7日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