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 之 进度+成本+质量+风险(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的控制)

今天要分享的是项目管理里经常会用到的四个知识领域以及每个知识领域中的重点概念:

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和项目风险管理。

各子过程之间不仅彼此相互作用,而且还与其他知识领域中的过程相互作用。

项目管理 之 进度+成本+质量+风险(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的控制)

重点概念辨析

♦项目时间管理

6.4.2.4自下而上估算

自下而上估算是一种估算项目持续时间或成本的方法,通过从下到上逐层汇总WBS组件的估算而得到项目估算。如果无法以合理的可信度对活动进行估算,则应将活动中的工作进一步细化,然后估算资源需求。接着再把这些资源需求汇总起来,得到每个活动的资源需求。

自下而上估算需要的资源最多,但同时也最准确。

6.6.2.2关键路径法

是在进度模型中,估算项目最短工期,确定逻辑网络路径的进度灵活性大小的一种方法。这种进度网络分析技术在不考虑任何资源限制的情况下,沿进度网络路径顺推与逆推分析,计算出所有活动的最早开始、最早结束、最晚开始和最晚结束日期。关键路径是项目中时间最长的活动顺序,决定着可能的项目最短工期。

正常情况下,关键路径的总浮动时间为零。

关键路径上的活动被称为关键路径活动。总浮动时间为正值,是由于逆推计算所使用的进度制约因素要晚于顺推计算所得出的最早结束日期;总浮动时间为负值,是由于持续时间和逻辑关系违反了对最晚日期的制约因素。

自由浮动时间是指在不延误任何紧后活动最早开始日期或不违反进度制约因素的前提下,某进度活动可以推迟的时间量。

6.6.2.3关键链法

(CCM)是一种进度规划方法,允许项目团队在任何项目进度路径上设置缓冲,以应对资源限制和项目不确定性。这种方法建立在关键路径法之上,考虑了资源分配、资源优化、资源平衡和活动历时不确定性对关键路径(通过关键路径法来确定)的影响。

关键链法引入了缓冲和缓冲管理的概念。在关键链法中,也需要考虑活动持续时间、逻辑关系和资源可用性,其中活动持续时间中不包含安全冗余。

它用统计方法确定缓冲时段,作为各活动的集中安全冗余,放置在项目进度路径的特定节点,用来应对资源限制和项目不确定性。资源约束型关键路径就是关键链。

6.6.2.7进度压缩

进度压缩技术是指在不缩减项目范围的前提下,缩短进度工期,以满足进度制约因素、强制日期或其他进度目标。进度压缩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赶工。通过增加资源,以最小的成本增加来压缩进度工期的一种技术。赶工的例子包括:批准加班、增加额外资源或支付加急费用,来加快关键路径上的活动。赶工只适用于那些通过增加资源就能缩短持续时间的,且位于关键路径上的活动。赶工并非总是切实可行的,它可能导致风险和/或成本的增加。

快速跟进。一种进度压缩技术,将正常情况下按顺序进行的活动或阶段改为至少是部分并行开展。例如,在大楼的建筑图纸尚未全部完成前就开始建地基。快速跟进可能造成返工和风险增加。它只适用于能够通过并行活动来缩短项目工期的情况。

♦项目成本管理

7.2.2.4自下而上估算

同6.4.2.4

7.2.2.6储备分析

为应对成本的不确定性,成本估算中可以包括应急储备(有时称为“应急费用”)。应急储备是包含在成本基准内的一部分预算,用来应对已经接受的已识别风险,以及已经制定应急或减轻措施的已识别风险。应急储备通常是预算的一部分,用来应对那些会影响项目的“已知——未知”风险。例如,可以预知有些项目可交付成果需要返工,却不知道返工的工作量是多少。可以预留应急储备来应对这些未知数量的返工工作。可以为某个具体活动建立应急储备,也可以为整个项目建立应急储备,还可以同时建立。应急储备可取成本估算值的某一百分比、某个固定值,或者通过定量分析来确定。

随着项目信息越来越明确,可以动用、减少或取消应急储备。应该在成本文件中清楚地列出应急储备。应急储备是成本基准的一部分,也是项目整体资金需求的一部分。

也可以估算项目所需的管理储备。管理储备是为了管理控制的目的而特别留出的项目预算,用来应对项目范围中不可预见的工作。管理储备用来应对会影响项目的“未知——未知”风险。管理储备不包括在成本基准中,但属于项目总预算和资金需求的一部分。当动用管理储备资助不可预见的工作时,就要把动用的管理储备增加到成本基准中,从而导致成本基准变更。

7.4.2.4绩效审查

绩效审查的对象包括:成本绩效随时间的变化、进度活动或工作包超出和低于预算的情况,以及完成工作所需的资金估算。如果采用了EVM,则需要进行以下分析:

偏差分析。在EVM中,偏差分析用以解释成本偏差(CV=EV-AC)、进度偏差(SV=EV-PV)完工偏差(VAC=BAC-EAC)的原因、影响和纠正措施。成本和进度偏差是最需要分析的两种偏差。对于不使用挣值管理的项目,可开展类似的偏差分析,通过比较计划活动成本和实际活动成本,来识别成本基准与实际项目绩效之间的差异。可以实施进一步的分析,以判定偏离进度基准的原因和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可通过成本绩效测量来评价偏离原始成本基准的程度。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工作包括:判定偏离成本基准的原因和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随着项目工作的逐步完成,偏差的可接受范围(常用百分比表示)将逐步缩小。

趋势分析。旨在审查项目绩效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判断绩效是正在改善还是正在恶化。图形分析技术有助于了解截止目前的绩效情况,并把发展趋势与未来的绩效目标进行比较,如EAC与BAC、预测完工日期与计划完工日期的比较。

挣值绩效。将实际的进度与成本绩效与绩效测量基准进行比较。如果不采用EVM,则需要对比分析已完成工作的实际成本与成本基准,以考察成本绩效。

♦项目质量管理

8.1.2.3控制图(七种基本质量工具)

控制图,用来确定一个过程是否稳定,或者是否具有可预测的绩效。根据协议要求而制定的规范上限和下限,反映了可允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超出规范界限就可能受处罚。上下控制界限不同于规范界限。控制界限根据标准的统计原则,通过标准的统计计算确定,代表一个稳定的过程的自然波动范围。项目经理和干系人可基于计算出的控制界限,发现须采取纠正措施的检查点,以便预防非自然的绩效。纠正措施旨在维持一个有效过程的自然稳定性。对于重复性过程,控制界限通常设在离过程均值(0西格玛)±3西格玛的位置。如果(1)某个数据点超过控制界限,或(2)连续7个点落在均值上方,或(3)连续7个点落在均值下方,就认为过程已经失控。控制图可用于检测各种类型的输出变量。虽然控制图最常用来跟踪批量生产中的重复性活动,但也可用来检测成本与进度偏差、产量、范围变更频率或其他管理工作成果,以便帮助确定项目过程是否受控。

8.1.2.3帕累托图

帕累托图是一种特殊的垂直条形图,用于识别造成大多数问题的少数重要原因。在横轴上所显示的原因类别,作为有效的概率分布,涵盖100%的可能观察结果。横轴上每个特定原因的相对频率逐渐减少,直至以“其他”来涵盖未指明的全部其他原因。在帕累托图中,通常按类别排列条形,以测量频率或后果。

8.2实施质量保证

是审计质量要求和质量控制测量结果,确保采用合理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性定义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质量过程改进。

实施质量保证过程执行在项目质量管理计划中所定义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系统的行动和过程。质量保证旨在建立对未来输出或未完输出(也称正在进行的工作)将在完工时满足特定的需求和期望的信心。质量保证通过用规划过程预防缺陷,或者在执行阶段对正在进行的工作检查出缺陷,来保证质量的确定性实施质量保证是一个执行过程使用规划质量管理和控制质量过程所产生的数据。

8.2.2.2质量审计

用来确定项目活动是否遵循了组织和项目的政策、过程与程序的一种结构化的、独立的过程。质量审计的目标是:

识别全部正在实施的良好及最佳实践;

识别全部违规做法、差距及不足;

分享所在组织和/或行业中类似项目的良好实践;

积极、主动地提供协助,以改进过程的执行,从而帮助团队提高生产效率;

强调每次审计都应对组织经验教训的积累做出贡献。

采取后续措施纠正问题,可以带来质量成本的降低,并提高发起人或客户对项目产品的接受度。

质量审计可事先安排,也可随机进行;可由内部和外部审计师进行

质量审计还可确认已批准的变更请求(包括更新、纠正措施、缺陷补救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8.2.2.3过程分析

是指按照过程改进计划中概括的步骤来识别所需的改进。它也要检查在过程运行期间遇到的问题、制约因素、以及发现的非增值活动。过程分析包括根本原因分析——用于识别问题、探究根本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的一种具体技术。

8.3控制质量

是监督并记录质量活动执行结果,以便评估绩效,并推荐必要的变更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包括:(1)识别过程低效或产品质量低劣的原因,建议并/或采取相应措施消除这些原因;(2)确认项目的可交付成果及工作满足主要干系人的既定需求,足以进行最终验收。

控制质量过程使用一系列操作技术和活动,来核实已交付的输出是否满足需求。在项目规划和执行阶段开展质量保证,来建立满足干系人需求的信心;在项目执行和收尾阶段开展质量控制,用可靠的数据来证明项目已经达到发起人和/或客户的验收标准。

项目管理团队可能需要具备统计控制方面的实用知识,以便评估控制质量的输出中所包含的数据。另外,了解以下术语之间的差别,对项目管理团队也是有用的。

预防(保证过程中不出现错误)与检查(保证错误不落到客户手中);

属性抽样(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与变量抽样(在连续的量表上标明结果所处的位置,表明合格的程度);

公差(结果的可接受范围)与控制界限(在统计意义上稳定的过程或过程绩效的普遍 具体偏差的边界)。

♦项目风险管理

11.1.3.1风险管理计划

是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描述将如何安排与实施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方法论:确定项目风险管理将使用的方法、工具及数据来源。

角色与职责:确定风险管理计划中每个活动的领导者和支持者,以及风险管理团队的成员,并明确其职责。

预算:根据分配的资源估算所需资金,并将其纳入成本基准,制定应急储备和管理储备的使用方案。

时间安排:确定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实施风险管理过程的时间和频率,制定进度应急储备的使用方案,确定风险管理活动并纳入项目进度计划中。

风险类别:规定对潜在风险成因的分类方法。有几种方法可以使用,例如,基于项目目标的分类方法。风险分解结构(RBS)有助于项目团队在识别风险的过程中发现有可能引起风险的多种原因。不同的RBS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项目。组织可使用预先准备好的分类框架,可以是简易的分类清单或结构化的风险分解结构。RBS是按风险类别排列的一种层级结构。

风险概率和影响的定义:为了确保风险分析的质量和可信度,需要对项目环境中特定的风险概率和影响的不同层次进行定义。在规划风险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具体项目的需要,裁剪通用的风险概率和影响定义,供后续过程使用。

概率和影响矩阵:概率和影响矩阵是把每个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一旦发生对项目目标的影响映射起来的表格。根据风险可能对项目目标产生的影响,对风险进行优先排序。进行排序的典型方法是使用查询表或概率和影响矩阵。通常由组织来设定概率和影响的各种组合,并据此设定高、中、低风险级别。

修订的干系人承受力:可在规划风险管理过程中对干系人的承受力进行修订,以适应具体项目的情况。

报告格式:规定将如何记录、分析和沟通风险管理过程的结果,规定风险登记册及其他风险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跟踪:规定将如何记录风险活动,促进当前项目的开展,以及将如何审计风险管理过程。

11.2.2.6

SWOT分析

从项目的每个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出发,对项目进行考察,把产生于内部的风险都包括在内,从而更全面地考虑风险。首先,从项目、组织或一般业务范围的角度识别组织的优势和劣势。然后,通过SWOT分析再识别出由组织优势带来的各种项目机会,以及由组织劣势引发的各种威胁。这一分析也可用于考察组织优势能够抵消威胁的程度,以及机会可以克服劣势的程度

11.2.3.1风险登记册

识别风险过程的主要输出就是风险登记册中的最初内容。风险登记册会记录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规划的结果。随着其他风险管理过程的实施,风险登记册还将包括这些过程的输出,其中的信息种类和数量也就逐渐增加。风险登记册的编制始于识别风险过程,然后供其他风险管理过程和项目管理过程使用。最初的风险登记册包括如下信息:

已识别风险清单。对已识别风险进行尽可能详细的描述。可采用结构化的风险描述语句对风险进行描述。例如,某时间可能发生,从而造成什么影响;或者,如果存在某个原因,某事件就可能发生,从而导致什么影响。在罗列出已识别风险之后,这些风险的根本原因可能更加明显,风险的根本原因就是造成一个或多个已识别风险的基本条件或事件,应记录在案,用于支持本项目和其他项目以后的风险识别工作。

潜在应对措施清单。在识别风险过程中,有时可以识别出风险的潜在应对措施。这些应对措施(如果已经识别出)应该作为规划风险应对过程的输入。

11.4.2.2蒙特卡洛分析

建模和模拟。项目模拟旨在使用一个模型,计算项目各细节方面的不确定性对项目目标的潜在影响。模拟通常采用蒙特卡洛技术。在模拟中,要利用项目模型进度多次(反复)计算。每次计算时,都从这些变量的概率分布中随机抽取数值(如成本估算或活动持续时间)作为输入。通过多次计算,得出一个概率分布直方图(如总成本或完成日期)。对于成本分析,需要使用成本估算进行模拟,对于进度风险分析,需要使用进度网络图和持续时间估算进行模拟。

11.5.2.1风险应对策略

项目管理 之 进度+成本+质量+风险(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的控制)

11.6 控制风险

是在整个项目中实施风险应对计划、跟踪已识别风险、监督残余风险、识别新风险,以及评估风险过程有效性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提高应对风险的效率,不断优化风险应对。

应该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实施风险登记册中所列的风险应对措施,还应该持续监督项目工作,以便发现新风险、风险变化和过时风险

控制风险过程需要基于项目执行中生成的绩效数据,采用诸如偏差和趋势分析的各种技术。控制风险过程的其他目的在于确定:

项目假设条件是否仍然成立;

某个已评估过的风险是否已发生变化或消失;

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是否已得到遵守;

根据当前的风险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成本或进度应急储备。

控制风险会涉及选择替代策略、实施应急或弹回计划、采取纠正措施,以及修订项目管理计划。风险应对责任人应定期向项目经理汇报计划的有效性、未曾预料到的后果,以及为合理应对风险而需要采取的纠正措施。在控制风险过程中,还应更新组织过程资产(如项目经验教训数据库和风险管理模板),以使未来的项目收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2月21日 上午9:51
下一篇 2024年2月21日 上午1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