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工作(推动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工作)

新的时代条件催生新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对于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和思考,作为新时代基层党建创新的崭新模式,城市基层党建注重整体联动、联建共建,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破解基层治理创新困境,迈向基层善治提供了优化策略,契合了新时代推进基层党建创新的现实要求,促进新时期党的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良性循环,具有现实意义。

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面人民群众的利益,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必然在党的领导下扎实推进和创新发展。基层党组织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的决定,执行党的决议,团结动员群众,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等多项任务,是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随着城市化和市场化的高速推进,原有基层党建的组织形态和具体的党建工作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新时代城市治理的需要。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行政化思维导致基层党组织效能发挥不足、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动力不足、新城市空间党建治理滞后等。

我们要立足于当前党建引领社会治理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汲取基层治理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推进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

第一,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完善联建共建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工作中更多地采用非强制手段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在吸纳社会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上,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多元互动、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二,强化基层党建责任制,坚持责任导向。明确党建权责主体,提高服务意识。聚焦党组织建设的主责主业,通过现场核查、不定时抽查、访谈座谈等方式,切实增强追究问责机制。明确引领不等于包揽,不能对基层社会实施全面的控制,包办所有的事务,应树立服务理念,将党建落到为群众的日常生活服务中,切实做到“群众有所呼、党组织有所应”,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日常化、长效化工作来抓,以责任追究倒逼党建工作落实。

第三,健全党建考核和评价机制,强化党建引领协商民主建设。将公开述职述廉、党组织互评、群众民主评议等机制用以党建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党员干部的评奖评优、职务晋升相关联,用制度激励来保障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同时正确认识并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采用柔性疏导和协商的方式方法,在把握协商的主题、流程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社会主体的沟通协商,从而推动协商民主建设。

第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提高党建空间治理能力。基层党建以党建空间建设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创新的重要切入点,落实政府职责、扶持社会组织、搭建多元社区协商平台,加大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财政支持力度,推动资源、管理和服务下放基层,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多元治理格局,加强公众情感互动交流,提高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热情,促进人民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第五,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基层治理共识。通过举办党史、党建主题文化活动等党建活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基层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拉近社区居民距离,增强共同体意识。制定个性化党建方案,提高基层党组织治理的精细化水平,通过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协调行政部门和物业服务企业等单位,增强对弱势群体的物质保障和人文关怀。突出党组织的利益整合和文化整合功能,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通过丰富服务资源、构建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内容等方式,将基层党建融入基层服务中,将党建落到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处,开创城市基层党建新局面。

当前,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在实践中仍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和挑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力量的不断壮大,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引领能力的持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制度设计、运行机制、平台载体等也将日趋完善。同时从实践中总结的相关党建理论也将逐渐成熟,为今后的党建实践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理论指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1月14日 上午9:46
下一篇 2023年11月14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