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贵州频道
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是贵阳市最大的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于2017 年启动建设,项目总投资6.5亿元,占地114.8亩,共安置1200户5023人。由于人员结构复杂、综合素质不高、劳动力和就业能力较弱等原因,社会治理问题是蒋家寨社区面临的一大难题。为帮助搬迁群众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把蒋家寨社区建设成和谐文明的幸福新家园,开阳县以“五个体系”建设和“共筑行动”为抓手,以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以建设“三感”社区为目标,强化党建引领,采取“五联五化建五家”措施,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蒋家寨社区治理新格局。
组织联建,党建区域化,建设党群之家。搭建“街道党工委—临时党委—楼栋临时党支部和集中办公人员党支部—单元临时党小组”的组织构架,成立1个县级临时党委统筹协调安置点工作,并以楼栋为基本单元,将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编入24个临时党支部、100个临时党小组,利用县直机关资源优势,开展以“支部携手共建·结对连心脱贫”为主要内容的结对帮扶活动。选优配强蒋家寨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班子,推行县直机关党支部与蒋家寨社区党支部联建,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重点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开展志愿服务、推动产业发展等开展帮联工作,共同为社区党建、居民生产生活出谋划策。把组织联建作为锻炼干部、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从各乡镇抽调16名熟悉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群众工作能力过硬的党员干部到蒋家寨集中办公,在实战中提升综合能力。同时,包保干部到安置点开展一次大扫除、帮做一餐“暖心饭”、帮拨一次亲情视频电话、陪说一次知心话、解决一个生活问题、陪看一场电影、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七个一”活动,真正让组织联建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硬招,确保党建有引领、工作有组织、居民有方向。
治理联抓,管理精细化,建设平安之家。按照“一核引领、多元共治”思路,统筹推进党群一体建设,构建街道党工委主导、部门主抓、社会参与、居民共治的“同心党建·安居家园”社区治理模式,探索“党支部 楼栋长 物业公司 智慧社区”的管理模式,将社区居委会、警务室、物业、包保干部等力量纳入统一管理,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级议事协商制度,常态化开展问题大排查、群众大走访、矛盾大化解和民事大联解等行动,开展居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形成“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民事共调、难事共解”的多层次协商格局,汇聚各方力量有序参与社区治理。探索“智慧社区”模式,实行管理“数字化”,依托“互联网 治理”大数据技术,运用大数据“智慧”,把搬迁群众的基本情况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大数据平台”,通过对安置点搬迁群众数据的收集、挖掘、分析和共享,掌握安置点治理的前沿动态,建立“用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运用”管理机制,形成集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综合研判、科学决策、跟踪督办、应急管理于一体的安置点智能化体系,不断拓展安置点治理创新的空间和格局,确保搬迁群众后续扶持信息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服务精准。截止目前,通过大排查、接访等工作机制排查问题152个,并全部化解。
文化联兴,新风常态化,建设文明之家。以“培育新市民、融入新生活”为目标,整合部门资源,开展“精准扶贫感党恩,唱响周末大舞台”、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万家活动等活动15场次,大力挖掘小区先进典型3个,在活动中与居民群众分享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领群众“跟党走、听党话、感党恩”,促进搬迁群众自力更生、和谐团结。组建安置点龙花灯、竹竿舞、山歌队等3支队伍,引导群众形成崇尚科学、文明、节俭、诚信的良好风尚,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文化共同体”。开设“励志超市”“工会爱心超市”,设立爱党爱国不忘恩、遵纪守法不违规、勤劳增收不懒惰、掌握技术能致富、敬老爱幼尽责任、邻里和睦乐助人、勤俭节约不铺张、楼栋整洁户干净、不赌不毒讲文明、公益事业能参与等2个积分项目,鼓励安置点群众通过参加集体志愿服务、参与小区建设、弘扬新市民风尚来获得积分,充分调动群众“靠行动获积分、用文明换商品”的积极性,有力撬动安置点文明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
就业联促,渠道多样化,建设幸福之家。建立搬迁群众“一卡一库一台张”,常态化开展搬迁群众就业需求及培训意愿摸底调查,通过多渠道解决就业,已实现一户至少一人以上就业。2020年联合县人社局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专场招聘会4场,针对搬迁群众产业技能、生活实际等因素设立专项岗位,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共提供3700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350余人。充分发挥蒋家寨安置点标准化厂房扶贫车间作用,挂牌“开阳县蒋家寨春晖扶贫车间”、安置点巾帼创业示范点,现已入驻4家企业,全部投产后预计解决300人就业,为社区青年贫困劳动力及妇女就业搭建良好平台。积极探索“跳蚤市场”“爱心小超市”“妇女创业之家”“微电商”等自主创业运营模式,积极鼓励安置点群众自主创业就业,培育自主创业16户,快递个体2户,便利店经营5户,理发个体2户,小餐馆1户,农贸市场个体经营11户。同时,把蒋家寨社区农贸市场、临时摊点、生态停车场、地下停车场、红白喜事场所纳入统一规划,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实施安置点微田园“菜篮子”“菌园子”等模式,按照每户50平方米的标准,将安置点周边土地协调按20元/年租赁给搬迁群众耕种,认领群众达470户,由搬迁群众自己经营管理,发展“微田园”经济,既可以自家吃,又可以到市场上销售,不但增加了群众收入,还激发了内生动力。鼓励搬迁户以“生态、绿色”为特色,积极探索“微田园”乡村旅游,引导群众发展农家乐,发展壮大“微经济”,不断丰富“微田园”内涵。
服务联优,资源集优化,建设温暖之家。按照“服务阵地靠前、服务功能亲民、服务水平高效”的原则,建成警务室、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体活动中心、党员活动中心、群团工作室、平价超市、老幼日间照料中心、卫生服务中心“九个一”服务工程,规划建设红白喜事场地、农贸市场、停车场,开通至蒋家寨社区公交路线,并新建幼儿园和小学,不断提升蒋家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依托青年之家、群团之家、益童乐园,开设“四点半课堂”、“希望工程·爱心陪伴”,同时对安置点留守学生进行常态化学业辅导,广泛开展少年儿童红色文化、手工艺、美术、书法、音乐、棋艺等兴趣爱好活动。建成“亲情聊吧”,搭建留守儿童与父母温馨沟通小平台。组建安置点“新市民·追梦桥”职工、青年、妇女志愿者队伍3支,吸纳社区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社会工作者、警务人员、技能妇女、居委会干部职工、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及其他志愿者158名参与,提升居民服务水平。建成新市民“追梦”书屋1个,积极开展“新市民·追梦桥”巾帼志愿服务之“快乐星期六”活动,为搬迁困难儿童提供课外兴趣活动班等。目前,已开展志愿活动9次,“快乐星期六”课堂2次,读书活动2次。(文/图 开阳县委组织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