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余家银行系P2P平台当中,有一半已经停标,目前仅剩以陆金所为代表的5家平台仍陆续发标。
根据统计,停标的情况集中发生于2015年。齐乐融融E平台在2015年1月份停标、招行小企业E家当年6月份停止发标、华润资产交易平台去年8月份停标、自金网去年10月份停标、超银网贷和东方宜贷去年12月份停标。再加上2014年停标的,有接近10家银行系P2P平台停标,这其中有些甚至还不为投资者所熟知。
银行系进军P2P行业,条件得天独厚,为什么不到两年仅剩5家?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收益率保守,吸引性较弱
纵观银行系P2P平台,收益率平均在4%到8%之间,只比银行部分理财产品高一点,这样的收益率远低于P2P网贷行业的平均水平。对于见惯高收益的P2P投资人来说,这样的收益率对他门明显没有吸引力。
2.缺乏互联网思维的营销概念
在宣传营销方面,银行系P2P平台多为传统金融从业人员,在营销推广方面保持了传统银行经营理念,投入较少,最终的结果是造成平台流量严重不足。
3.来自银行内部的竞争
成立P2P平台很多都是基于银行想在互联网的大时代的一种新尝试,但对于银行来说,传统的信贷业务才是彰显银行业绩的保证。不少银行P2P平台很多资产都来自银行内部的推荐,将项目分给了P2P平台,很明显是以牺牲银行的业绩为代价。要知道金融业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有好的项目银行自己也想做,有什么理由将优质的资产分配给平台呢?基于以上分析,项目难以获得,而自身又难以拓展,这或许是银行系P2P标少甚至停标的重要原因。
4.究竟是直销银行还是P2P,定位模糊
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适应时代的发展,很多银行成立线上经营渠道,有的成立直销银行有的成立互联网金融平台(P2P)。直销银行在我国只能有商业银行成立,属于金融机构,而P2P平台定位为信息中介,门槛较低。但多数银行对线上渠道的定位十分模糊,一来直销银行受到很多政策上限制,于是乎在直销银行的基础上成立P2P产品,而部分银行成立P2P平台后又把其转型为直销银行,这样模糊的定位,宣传口径经常换来换去,带来的后果是投资人很难判断平台真实性质而作出投资选择。
除了以上原因,随着风投系、上市系、国资系平台的崛起,银行系的优势已经明显减弱。
银行系P2P的股东背景一直是其宣传的亮点,在行业的早期,行业的野蛮生长导致问题平台增多,投资者为了资金的安全,大多会更关注平台的资质和股东背景,银行系P2P优势明显,所以早期成为“香饽饽”。但随着行业发展,有背景的平台越来越多, 市场似乎已经不缺股东背景强大的平台,其他方面也没太大优势情况下,银行系P2P被冷落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与银行系平台势微相反,国资系和上市系平台却在迅速崛起占领市场。数据显示,目前国资系和上市系平台数量达172家,是银行系平台的10倍有余;以上月为例,国资系上市系投资人数达160万,远超银行系的43.76万,成交额高出银行系87.43%。其中,少数兼具国资和上市双重属性的P2P平台如大麦理财等,成交更是一再突破。
大麦理财首席运营官陈国军分析,市场竞争冲击导致多数银行系平台退市是正常现象,对于投资者而言,无论银行系P2P以后会否“东山再起”,目前已经崛起的国资系和上市系平台俨然成为网贷行业的新主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