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敢再信种草笔记吗?虚构的护肤品竟在网上好评如潮,记者调查揭开真相

相信在很多热衷网购的消费者中

“种草笔记”一词并不陌生

使用者会把对产品的体验及评测

通过视频或图文分享给网友

那么,在消费过程中

你有怀疑过“种草笔记”的真实性吗?

记者调查,为你揭开背后的真相

↓↓↓

20天体验视频都是同一天拍摄

这位时尚博主在对一百多万粉丝宣传某美容仪时,称自己连续使用20天,脸部有明显的紧致效果。

还敢再信种草笔记吗?虚构的护肤品竟在网上好评如潮,记者调查揭开真相

通过脸部的前后对比,似乎很有说服力,但一些 “较真”的网友很快发现了视频中的异样。

还敢再信种草笔记吗?虚构的护肤品竟在网上好评如潮,记者调查揭开真相

小江(化名)曾在上海一家网络红人经纪公司从事互联网博主广告对接工作,他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床上的褶皱、枕头的位置、被子卷的位置都是原模原样的,这就非常假了。第七天之后,在浴室场景操作的时候,肩带扭曲的位置都一点也没变,所以基本能判定是同一天拍出来的了。

还敢再信种草笔记吗?虚构的护肤品竟在网上好评如潮,记者调查揭开真相还敢再信种草笔记吗?虚构的护肤品竟在网上好评如潮,记者调查揭开真相

随着批评声越来越多

五个月后,这位博主终于

在道歉信中承认造假

既然拍摄过程造假

那视频中

所谓的“提拉紧致”效果

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小江称:修图总归是效率高的,照片编辑下的效果肯定是最好的。

还敢再信种草笔记吗?虚构的护肤品竟在网上好评如潮,记者调查揭开真相

小江透露,有时候网红造假,也是因为品牌方或网红经纪公司不接受过长的评测周期。“我们说的东西,纯粹就是品牌方希望我们说的东西。博主的任务就是把它念出来,并且表现得像是自己用的一样。不论甲乙方都是希望这个东西速战速决的,结算起来也快,可以迎接下一个广告。”

还敢再信种草笔记吗?虚构的护肤品竟在网上好评如潮,记者调查揭开真相

无需亲自体验

用素材二次编辑后就可获得报酬

那么,这种操作是行业普遍现象吗?网红经纪公司在承接客户的需求后,又是否会对体验、试用的真实性进行监督和把关呢?

为追寻答案,记者又以应聘者的身份,面试了几家广告营销公司的文案岗位。

上海某广告营销公司工作人员:一种是让达人自己写,然后我们这边负责审。或者我们会帮达人把整个文案的条条框框都列好,然后往里面去填,它里面的产品好和坏与我们没关系。

还敢再信种草笔记吗?虚构的护肤品竟在网上好评如潮,记者调查揭开真相

经纪公司提供的“种草”营销任务书,明确规定了产品的卖点和创作方向。为节约成本或严格把控\”种草笔记\”的内容,商家甚至会直接提供产品美图供博主们直接发送。

在一款活跃着大量博主、品牌方和第三方广告代理人的“种草”接单小程序上,记者看到一则上海某酒店的招募帖显示:

博主们不需要去酒店实际体验

用广告代理人提供的素材

二次编辑,即可获得200元报酬

还敢再信种草笔记吗?虚构的护肤品竟在网上好评如潮,记者调查揭开真相

“种草”种得好,关键看话术

为了让“种草”文案更能让消费者信服,创作者们也有着一套成熟的话术。

“让文案变得很‘软’,很消费者的语气。”一位从事美妆类产品营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在执行美妆产品“种草”营销时,广告公司还会为达人划分创作方向。

医美方向的达人可以说,我最近做了医美,过敏很严重,但在医生朋友的推荐下用了某款产品,果然就好了。

宝妈方向的达人可以说,经常熬夜照顾小孩,皮肤感觉暗沉、松垮,就是为了体现它紧致(肌肤)的功效。

还敢再信种草笔记吗?虚构的护肤品竟在网上好评如潮,记者调查揭开真相

虚构的“三无”洗面奶

500名博主报名要代言

在网上好评如潮

那么,如果一个产品根本就不存在,它还能在小程序上架吗?

记者虚构了一款洗面奶,试着以广告代理人的身份发了招募帖。大概过了两个小时左右,平台工作人员给产品审核通过了,整个过程没有要任何关于产品合格证方面的一些资质证明。

还敢再信种草笔记吗?虚构的护肤品竟在网上好评如潮,记者调查揭开真相

记者将这次“种草”任务的报酬定在100元至1000元区间。短短几天,就吸引了五百余名博主报名。其中有粉丝量仅数十人的新人博主,也不乏坐拥数十万粉丝的“中腰部”网红。

还敢再信种草笔记吗?虚构的护肤品竟在网上好评如潮,记者调查揭开真相

“接单”的博主自称用完后皮肤白嫩,连黑头都不见了。

还敢再信种草笔记吗?虚构的护肤品竟在网上好评如潮,记者调查揭开真相

让素人博主向粉丝“种草”这款洗面奶,记者仅花费了50元。

如果这款“三无”产品真的存在,并在网络上进行大量的推广、营销和销售,或许真的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假的“种草”笔记为何难监管?

要如何判断“种草”笔记是不是商业广告?笔记推广了三无产品,甚至产生不良后果,又该由谁负责?

万商天勤(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崔赫表示,品牌方或第三方营销公司有偿招募网络博主,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表不真实的内容,这明显构成了一种虚假的意思表示。如果这个行为被法院认定为是违反广告法的行为,那么品牌方作为广告主,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第三方营销机构和博主要对广告主承担连带的民事赔偿责任。

真实是吸引和留住用户的基础

虚假营销或许能在短时间内

吸引到部分消费者

长远来看

如果消费者发现上当受骗

平台和品牌的形象将加倍受损

对于“种草”博主来说

也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

不要因为一时贪念

失去了粉丝的信任

综合:看看新闻Knews、新闻坊

来源: 东方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4月2日 上午10:26
下一篇 2023年4月2日 上午10: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