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沂蒙精神 服务基层群众——强化农村党建帮扶用心用情为民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2021年,通过参加沂蒙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研修班,我对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及时代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训结束后,我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济宁市嘉祥县、经开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挂职工作专班主任。11个月以来,紧紧抓住践行沂蒙精神的重要机遇,将沂蒙精神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有力推动了驻村帮扶工作。

一、秉承“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韧劲,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沂蒙精神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动力之源,并在薪火相传中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离开省直单位到基层一线驻村帮扶,必须要有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韧劲,才能在广袤农村深深扎根、稳稳发力。

一是深入调研摸实情。2021年10月底到嘉祥县、济宁经开区挂职后,第一时间召开座谈会,听取13个工作队情况介绍,初步掌握各驻村工作队开展情况及遇到的困难。经与工作专班其他3名同志商讨研究后,决定在13个工作队开展“大学习、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进一步摸清村情民意。

二是关注重点建台账。在走访调研时,与群众干在一起、生活在一起,重点对帮扶村临时安置群众、老旧房屋居住群众、脱贫群众、鳏寡孤独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生活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进行摸排,建立特殊群体台账,工作队员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及时报告、及时处置。

三是建章立制强保障。根据调查走访,工作专班先后制定了议事制度、考勤值班制度、调研制度、宣传制度、纪律监督制度、周报月报制度、安全保密制度、工作队员“八不准”、求实效“七紧盯”、情况通报制度、安置区核查员制度等工作制度,让工作队员在基层扎下根,更好地服务群众。

二、汲取“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的拼劲,破解难题改善民生

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基层解难题、帮助群众消积虑。在得知嘉祥县、经开区有2个边界外未建成安置区的棘手问题后,工作专班多方协调、合力推动,提前完成西大李社区和滨湖花苑社区选房工作,并按照有关程序报省、市销号。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工作专班到岗后迅速开展安置区蹲点调研活动,建立《安置区核查员制度》,每周两次现场督导,及时发现、解决项目建设存在问题,精准掌握安置区建设情况。要求施工单位每日召开例会,并及时向专班汇报每日进展。坚持一线工作法,不定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重点问题进行核查,督促建设各方全力保障项目实施。

二是全力保障施工。先后3次赴济南相关部门,积极寻求资金支持,帮助协调解决1.5亿元资金支付难题。向当地党委政府发出提醒函,主动向县、镇、村、企业主要负责同志讲明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要求加强对相关企业督办落实,明确要求保证施工进度质量,确保按期完工。

三是注重人文关怀。高度重视群众对社区品质和建设美丽宜居家园的意愿。在工作专班多次沟通协调下,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与滨湖花苑社区达成合作,使用浅层地温能提供建筑供暖制冷,解决老年公寓供暖制冷问题。

三、弘扬“爱党爱军、开拓奋进”的干劲,筑牢堡垒建强队伍

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在乡村振兴事业中要进一步弘扬“党群同心”这一基本内涵,建强基层党组织,打造过硬党支部。

一是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重培养村级后备人才,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和年轻干部、妇女干部,每个帮扶村均建立了不少于4人的后备人才队伍。加强村“两委”干部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市场经营规律、种养科技等知识培训和自然资源大讲堂、国土资源保护、信访工作条例解读等政策培训19期,提升村干部处理村级事务水平,提高党支部书记带富能力。

二是深化支部联建。充分发挥派出单位优势,积极协调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党委、省地图院党总支、省国土空间规划院第六党支部、山东深科党支部分别与梁宝寺镇运河花苑新村、纸坊镇代店村、济宁市经开区马集镇西大李村党支部开展支部联建活动。各党支部发挥各自优势,在“联学理论、联建班子、联兴产业、联惠民生”上下功夫,以支部联建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三是开展“党建 N”系列举措。会同嘉祥县委组织部,在帮扶村开展“党建 传统文化”活动,通过打造一个阵地、组建一支队伍、解决一批问题、组织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的“四个一”系列举措,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党建。探索“党建 乡村治理”模式,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热情,夯实了党建基础,推动乡村振兴各项政策在基层落实落地。实施“党建 美丽庭院”创建,通过主题宣传、家庭教育、文明实践带动、评比活动激励等系列举措,在美丽庭院示范创建上争先进、求突破、见实效。

四、吸收“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闯劲,深化产业富民强村

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在驻村帮扶工作中践行沂蒙精神,就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造血”。利用帮扶资金、协调有关部门,完善一批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在梁宝寺镇运河花苑新村社区打造智慧安防项目并升级改造体育公园,为金屯镇潘庄村进村路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为董刘庄村建设青少年足球场,对12处党群服务中心改善提升,新建6处“幸福食堂”,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二是联系社会资源“输血”。积极联系山东省青少年宫、省土地发展集团、山东深科集团、青岛饮料集体、小布壳山东营运中心、“冬日暖阳”志愿者等开展捐书助学、送教下乡活动,累计捐赠爱心物资70余万元;会同嘉祥县民政局出台了“嘉·快救”制度,结合民意“5”来听、“民情大走访”活动,依托村(居)社会救助工作站,建立村级社会救助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困难群众走访排查行动。对扶贫户、生活困难边缘户及受疫情影响困难家庭等,实行“N 1”帮扶机制,快速给予困难群众救助。

三是引进富民项目“换血”。在纸坊镇武翟山村、金屯镇潘庄村、马集镇长坦纸坊村成立农机服务队,进一步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和生产力水平,同时每个服务队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蹚出一条村集体经济致富路,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购买秦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帮扶车间及配套设施,每年可综合利用炉渣36.5万吨,节约土地20亩,每年可为帮扶村增加70余万元经济收入。此外,张西村、代店村、任庄村钢结构厂房相继竣工,为村内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村民就近就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近一年的帮扶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弘扬沂蒙精神、服务基层群众,必须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不畏艰险,排除万难,在扎根基层上出实招;必须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胸怀国之大者,以百姓心为心,在服务群众上下实功;必须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势,结合实际,剖析现实困难,直面前进道路上的荆棘和泥泞,用实际行动为老百姓“蹚出路子”,在推动发展上见实效。今后我将继续弘扬沂蒙精神,把对党忠诚刻进骨子里,把为人民服务记在心上,把沂蒙精神融入“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实践中,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嘉祥县、经开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 张先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3月9日 上午9:47
下一篇 2023年3月9日 上午10: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