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昌能:鼓励金融机构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发展战略和业务流程管理

11月13日,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会上,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将继续做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工作,包括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大力提升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加快开展转型金融标准研究;切实防范气候环境相关金融风险,完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方法,鼓励金融机构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发展战略和业务流程管理等。

宣昌能:鼓励金融机构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发展战略和业务流程管理

绿色金融三大功能日益完善,前三季度绿色贷款规模增逾四成

宣昌能在致辞中首先回顾称,近年来,人民银行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激励约束机制、产品与市场体系、国际合作五大支柱初步确立,资源配置、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三大功能日益完善。

“在牵头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他说道,一是统一完善的标准体系是市场规范发展的重要前提,要高度重视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和转型金融标准研究等基础性工作。二是要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和市场体系,注重政策激励约束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为提高货币政策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针对性,人民银行创设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得到金融机构的普遍认可。三是要始终秉持开放态度,积极参与气候环境治理和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据宣昌能介绍,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绿色债券存量规模1.26万亿元,均居全球前列。过去工作得到了绿金委及各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2015年以来,绿金委组织各方力量开展了一系列绿色金融研究和实践创新,深度参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今年绿金委在转型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将继续做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工作,深度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治理

“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面临诸多挑战,但是全球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宣昌能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将坚定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先立后破,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继续做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第一,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大力提升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推动标准中外接轨;加快开展转型金融标准研究,促进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有效衔接;探索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机构碳核算方法,研究推出统一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逐步拓展披露范围,稳步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第二,用好用足金融政策,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研究开展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有序扩大评价范围,拓展评价结果运用场景,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项目提供低成本融资。在总结推广试验区成熟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开展试验区升级扩容工作。

第三,切实防范气候环境相关金融风险,完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方法,拓宽测试覆盖行业范围,更加全面分析气候风险敞口,探索开展气候风险宏观压力测试、系统评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综合影响,鼓励金融机构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发展战略和业务流程管理。

第四,深度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治理,积极参与引领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标准制定,协调开展转型金融发展、金融科技应用、绿色金融能力建设等重要工作,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 程维妙

编辑 陈莉 校对 刘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10日 上午10:42
下一篇 2022年12月10日 上午10:5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