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质量、保工期,这是项目管理避不开的两大考验。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减少成本投入,并获得最高收益,也成了项目管理者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调顺跨海大桥为广东省重点工程,也是湛江市首个PPP项目。大桥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跨296米,于2021年6月28日通车。
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中铁大桥局项目部以信息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以效能化解决关键问题,以导向化推动团队建设,不仅获得了湛江市交通局通报表扬,还为中铁大桥局在广东省公路工程信誉评价中赢得了加分。
本期“项目经理谈管理”,邀请了四公司调顺跨海大桥项目经理戴军翔,谈谈他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效能化、导向化的经验。
戴军翔
中铁大桥局四公司
调顺跨海大桥
项目经理
以信息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为此,项目部实施二维码信息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共享力度,并借助信息控制系统,将工法和工装融合改进。
在进场初期,项目部就将施工台账、变更台账、工程量、料仓砂石料状态、墩身施工信息、机械设备信息、技术交底资料等信息生成二维码,进行后台管控、及时更新,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可通过移动端和PC端之间查询所需信息,实现了信息共享,解决了信息滞后问题,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大桥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在施工方案中引入先进的工法和工装。如,移动模架和主墩围堰施工时,项目部利用kT-1型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集中控制多台千斤顶,数字化显示千斤顶受力情况和行程,有效控制提升、下放的同步性和精度,尤其在移动模架拼装、拆除施工中,这样的方法极大减少了高空吊装作业风险,实现小吨位吊机拼装,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也降低了设备租赁成本。
调顺跨海大桥合龙
以效能化解决关键重点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项目开工后,各个工点的施工都是按照先前计划好的工期来进行的。但实际上,由于工程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动态性,加之现场各类因素的影响,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期间通常会出现相关变更问题。为此,项目部结合施工组织需要,构建集约化施工平台,优化工艺工法和工序,提高施工效率。
由于调顺大桥为跨海桥梁,为确保工程质量,主塔采用与港珠澳大桥一样的环氧钢筋、C55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外表面均涂装防腐材料。为减少环氧钢筋在运输过程中损坏,项目部专设一间钢筋加工厂,把加工环氧钢筋的专家和机械从中山“请”到现场,确保大桥防腐标准满足设计要求。
此外,大桥主塔共分24节浇筑。为了让主塔快速安全“长高”,项目部采用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合理布置大型塔吊;采用BIM技术进行仿真施工模拟,并通过测量精准定位、监控线型检测技术、使用环氧钢筋、混凝土掺加疏水化合孔栓物等新材料、新工艺,确保塔柱的施工安全和质量,并通过细化施工责任矩阵,强化工序衔接,将原本7天1节的速度提高至5天1节,确保了塔柱施工进度。
项目部多次主动与设计、监理、业通协调,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更为切实可行的设计变更。如将跨水渠处的桥梁上部结构,由现浇梁调整为预制箱梁;文车河大桥由斜交墩通过调整跨度变更为正交;12—13号墩跨铁路段通过调整跨度,将原铁路路基处的钻孔桩调整至坡脚处,在确保铁路路堤安全的同时,也降低了跨既有线施工难度。
调顺跨海大桥项目部安全宣誓
以导向化推动项目团队建设
一支团结、高效的管理团队,是实现项目绩效最大化的核心和关键。为此,项目部制定精准激励措施,激活施工队伍能动活力,大力开展“传帮带”活动,助力人才快速成长。
在施工队伍管理方面,项目部按照关键线路、关键节点设立明确完成时间,将节点目标以周保旬、旬保月的方式环环推进,下达至各个劳务分包队伍,并依据完成的工作量和最终时间,制定奖惩考核办法。
项目部的技术人员多为青年员工,有的现场经验不足,有的技术协调能力不够。针对此情况,除了进行常规的技术交底外,项目部专门成立了由总工程师牵头、“老”技术员协作组成的互助团队,针对各项工序,制作“应知应会”PPT,详尽列出现场把控的关键点,力求让“新手”技术员全面掌握了施工要点,并在现场实践中迅速成长。
调顺跨海大桥通车仪式
文字:戴军翔
图片:调顺跨海大桥项目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