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政预算的编制形式
(一)单式预算
单式预算制是将全部的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
它的特点是:体现国库统一和会计统一的原则要求;完整性强,能从整体上反映年度内的财政收支情况,便于了解财政收支的全貌;便于立法机关的审议批准和社会公众对财政预算的了解。
(二)复式预算
1,复式预算:是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复式预算通常包括: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
(1)经常预算:是指财政经常性收支计划。
经常性收入:主要包括政府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取得的收入(如一般税收)。
经常性支出:主要包括用于维持政府机关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安全、发展文教科卫及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支出。(消耗性支出)
(2)资本预算:是财政投资性收支计划。(建设性预算)
投资性收入:主要包括政府以资产(资源)所有者身份取得的各种专项收入,经常预算结余和债务收入也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发行国债)
投资性支出:主要包括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方面的生产性投资以及非生产性领域的非生产性投资。(收益性支出)
2,复式预算的产生
从实践上看,复式预算的出现与政府开支大幅度增加有直接的关系。(规模、范围、性质)
从理论上看,复式预算的出现与当时财政理论的发展密不可分。
复式预算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危机(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
最早实行复式预算制度的国家是丹麦、瑞典等国,随后英、法、日等国也都陆续采用了这种预算编制形式。
3,复式预算的特点
复式预算的优点:(1)便于考核预算资金的来源和用途;(2)有利于分析预算收支对社会供求的影响;(3)由于资本预算投资伸缩性较大,有助于使预算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杠杆,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
复式预算的主要缺点:(1)复式预算中资本预算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举债,如果举债规模控制不当,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2)经常预算支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税收收入,税收在整个预算收入中占很大比重,这样容易掩盖支出浪费的现象;(3)把财政预算划分为不同的子预算,会给预算编制带来一些困难,如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科目的划分标准难以统一。
二,财政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项目预算与绩效预算
项目预算:是指一种在编制预算支出计划时,只反映项目用途和投入金额,而不反映项目支出绩效的预算编制方法,也可称投入预算。它主要追求合规性。
绩效预算:就是政府首先制定有关的事业计划和工程计划,再依据政府职能和施政计划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所需费用来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
绩效预算的特点就是按计划决定预算,按预算计算成本,按成本分析效益,然后根据效益来衡量其业绩。可见,绩效预算是一种以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确定支出标准的预算组织形式,它对于监督和控制预算支出、提高支出效益、防止浪费有积极作用。绩效预算首先产生于美国,对西方各国的预算制度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实行绩效预算制度,对某些部门支出进行成本效益评估时,难以用数字表明其预期的经济效益,导致所谓的“绩效”无从考核。
(二)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是以前一年的实际数或前几年平均数为基本依据,结合对预算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预测和要求来确定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指标的一种预算方法。也称基数预算。
增量预算的特点为注重过去,不注重将来,注重历史因素,不注重发展因素,因而原有的一些不合理、不必要的支出得以继续保留,而适应新的发展需要的支出不易充分考虑考虑进来,导致支出规模和结构的不合理,支出对象之间的利益不平衡,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零基预算(Zero-base budget,简称ZBB):是指在编制预算年度收支指标时,对所有的财政收支项目,不考虑以前年度的指标,以零为起点,从实际需要出发,重新计划预算年度收支指标的一种预算方法。
零基预算的核心是打破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它的编制成本高。
(三)功能预算与部门预算
1,功能预算
这里的功能是职能,传统的预算是收入按类别、支出按功能的汇总预算。这种“功能预算”不分组织单位和开支对象、按照政府的职能对开支加以分类,便于了解政府所行使的职能。但从预算管理的角度上看,其缺陷非常突出,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残”、“粗”、“散”、“软”。
“残”是指预算残缺不缺,一个部门没有一本完整的预算。
“粗”是指预算编制粗糙,没有将预算指标细化到部门和单位。
“散”是指预算资金分配权分散。
“软”是指预算机动权力过大,预算约束软化。
2,部门预算与部门预算制
所谓“部门”是指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立法机关审议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它以部门为单位,一个部门编制一本预算。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和本部门机关经费预算组成。
部门预算包括部门收入预算和部门支出预算。
(1)编制部门收入预算,要求各部门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下一年度增减变动因素测算本部门组织的收入(不含国家税收)。收入预算要按收入类别逐项核定,对本部门组织的行政性收费和其他预算外收入,以及部门其他收入要核定到具体的单位和项目。
(2)部门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专项(项目)支出预算。
基本支出预算的核定不再以上年基数为基础,而以财政部门核定的定员定额标准为依据,包括人员经费定额和公用经费定额。财政部门在确定支出标准时需要掌握部门各项支出的基础资料,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各部门根据经费政策和规定,测算本部门的经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项目支出预算是在经常性经费以外,按指定的用途和对象编制的专项支出计划,主要包括专项公用经费、事业发展项目支出和建设性专项支出。项目支出预算按项目编制。采用前述绩效预算、计划项目预算等方法编制。
部门预算的特点:
(1)完整性。部门预算内容由预算内扩展到预算外的,既包括一般预算收支计划,又包括政府基金预算收支计划;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既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收支计划,又包括财政预算外核拨资金收支计划和部门其他收支计划,使预算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调控能力。
(2)细化性。部门预算的内容细化到部门及下属单位。部门预算详细地确定和规范部门及其下属单位预算支出项目和支出内容,既包括行政单位预算,又包括其下属的事业单位预算,更全面地发挥财政分配资金的职能作用,逐步改变目前把资金切块给部门自行分配使用的状况。各部门预算不仅反映本部门的年度财政需求,还要反映本部门的全部收入状况,内容更全面,体现了预算的精细性。
(3)综合性。部门预算采用综合预算,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类资金。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单位)预算收入;财政部门核定的部门(单位)支出需求,先由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单位其他收入安排,不足部分再考虑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在对部门预算实行综合管理的基础上,将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编制综合财政预算,增强了财政部门统筹安排政府资金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